• 佛法入門
    • 佛教知識
    • 淨土法門
  • 佛陀教育
    • 佛法修行
    • 佛典故事
    • 學佛答問
  • 吃素護生
    • 吃素是福
    • 護生教育
    • 素食主義
  • 臨終關懷
    • 臨終照護
    • 臨終助念
    • 助念問答
  • 網路弘法
    • 淨空法師
    • 悟廣法師
    • 法師開示
  • Search
  • Menu
  • Skip to right header navigation
  • 跳到內容
  • 跳到主要側邊欄

在家學佛網

一起來修行

  • 佛法入門
    • 佛教知識
    • 淨土法門
  • 佛陀教育
    • 佛法修行
    • 佛典故事
    • 學佛答問
  • 吃素護生
    • 吃素是福
    • 護生教育
    • 素食主義
  • 臨終關懷
    • 臨終照護
    • 臨終助念
    • 助念問答
  • 網路弘法
    • 淨空法師
    • 悟廣法師
    • 法師開示
  • Search
念佛共修

出家條件、程序和受戒儀式

2019-02-28 //  by 蕭 勝綸

出家條件
一個人要加入僧團,成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,不僅要符合一定的條件,而且還要履行一整套嚴格的程序和儀式。出家條件主要有「十三難事」和「十六輕遮」。

一、出家要符合的條件

佛教對於出家是有著嚴格規定的。一個人要出家,除了信奉佛教、真心願意皈依佛門之外,一般來說還要符合以下條件:

1、必須是個自由人。為人子女的,要得到父母的同意;身有官職的要辭去官職;已結婚的,要解除婚姻關係等。總之,出家前要擺脫人的所有社會屬性。

2、要接受身體檢查。一些患有疾病和身體有缺陷的人是不允許出家的。主要有:患有惡疾的人;「黃門」,就是被閹割的人,這樣的人是佛教尤其忌諱的;男性或者女性性徵不全的人,這樣的人被佛教視為身體不淨。

3、要沒有犯過罪。尤其是犯過重罪的人是被禁止出家的。

4、沒有債務糾紛。

二、出家的程序、儀式

1、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,出家就要受戒,一個人只有正式受過戒了才能獲得真正的僧人資格。

2、一般來說,漢傳佛教的僧人一般要受三次戒:第一次是沙彌戒;第二次是比丘戒;第三次是菩薩戒。這三戒合稱「三壇傳戒」。

3、第二次受比丘戒是成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。也就是說,受了比丘戒,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資格。

4、受比丘戒要滿足一定的條件:首先,受戒者必須年滿20歲,並且曾受過沙彌戒。其次,授戒儀式上必須有足夠數量的主持和尚和證明人。

5、漢傳佛教一般要求「十師」,或者稱「三師七證」。三師包括:授戒的主師、教授師和羯磨師(羯磨,指佛事中的表白、告知等事)。

6、三師缺一不可。七證則是七位受過比丘戒的僧人在旁為證。 「三師七證」如果數量不夠或者其中有一個人犯過戒律,授戒儀式就不能生效。

7、最後,授比丘戒的儀式還要在特定的地點舉行,這就是「戒壇」。

三、比丘戒受戒儀式程序

1、首先,寺院鳴鐘,將僧眾和受戒者集中到戒台殿,然後十師由戒壇南面下層東階登壇,在壇頂自東向北繞佛像一週,依次就座。其他的僧人都在戒壇的中下兩層依次坐下,而受戒者則站在壇下南邊東階上,面向西方。

2、這時候,威儀教授師引導受戒人先向佛像行三遍跪拜禮,再一一禮拜十師及僧眾,接著合掌跪在草墊上,念乞戒文:「大德一心念我某某,今請大德為和尚,願大德為我做和尚。我依大德故,得受具足戒慈悲故。」

3、接著,教授師下壇,向受戒人說明比丘必備的衣缽等六種物品的名稱和樣式。並詢問:「今此衣缽是汝自己有否?」受戒者一一回答說:「有」。

4、此後,教授師單獨、隱秘地向受戒人查問「十三難事」和「十六輕遮」。

5、「難事」是指不能受戒的惡事,「輕遮」是指身體具有某種缺陷,並不是做過惡事。對教授師的詢問,受戒者要誠實地回答。這些「難事」和「輕遮」中,只要受戒者符合其中一條,就不允許受戒。

6、如果考核全部通過,教授師將向僧眾說明,這個受戒者是「遍淨之身」。眾僧同意後,受戒人進來,再次禮拜佛像、十師和眾僧,然後登上壇頂,在羯磨師面前請戒。

7、羯磨師在壇上當眾再次查問受戒者是否犯有「難事」和「輕遮」。問完後,羯磨師開始做「四白羯磨」。

8、這裡的「白」是表白的意思,也就是羯磨師要向主戒的大德和其他僧眾說明剛才詢問的情況,請眾僧表示是否同意。請示一共有四次,故稱「四白羯磨」。

9、最後一遍羯磨說完,眾僧都不說話,就表示全體通過了。這時,羯磨師就宣佈,此人可受具足戒。受戒完畢,十師和眾僧依次下壇,比丘戒儀式結束。

文章分類: 佛教知識

相關文章

寫牌位

不知往生者生日,可寫牌位嗎?

懺悔業障

念什麼咒懺悔業障快?

佛教與清明節

佛教徒如何過清明節

念佛

不吃藥光念佛,病能好嗎?

人死後神識不滅

印光大師:人死後神識不滅

普賢菩薩聖誕

恭逢普賢菩薩聖誕

慈悲吃素

吃素算不算殺生?

佛說業報差別經

十種善因讓你容貌端莊

焚香禮佛

為什麼要焚香禮佛?

常住僧物

什麼是常住僧物?有哪幾種?

佛說業報差別經

十種惡業得醜陋果報

浴佛的意義

佛誕日:浴佛節的意義

主邊欄

一起來學佛

寫牌位

不知往生者生日,可寫牌位嗎?

懺悔業障

念什麼咒懺悔業障快?

佛教與清明節

佛教徒如何過清明節

念佛

不吃藥光念佛,病能好嗎?

人死後神識不滅

印光大師:人死後神識不滅

普賢菩薩聖誕

恭逢普賢菩薩聖誕

友站連結

© 2019 在家學佛網 。媽媽育兒百科。護持維護

「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」

本站希望透過各種文宣和通路,將佛法傳播得更廣

希望人人因佛法而受益,大家一起來學佛

各地正法共修道場法務佈達,本站義務幫忙宣導

連繫信箱aaa6199ps@gmail.com